华体汇app

您好,欢迎来到华体汇app!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导航_东院 >非手术科室 >急诊医学科

华体汇app:急诊医学科 (东院区)

出诊信息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科室动态
查看更多+
喝下半瓶白酒17岁少年突发昏迷,东院急诊医学团队科学评判抢救成功

2022年11月08日15时左右,120紧急送至华体汇app东院区急诊医学科一名17岁男性患者,在家中被发现意识不清,躁动明显,并诉其床旁一瓶白酒仅剩半瓶。

家人怀疑患者深度醉酒,东院区急诊医学科值班医师赵云来立即查看患者:口唇略有紫绀,舌后坠明显,闻口周略有酒气,血压84/56mmHg,呈休克状态,且瞳孔缩小。

综合多方面的信息,赵云来主治医师立即判断:单纯用酒精中毒,难以解释患者目前病情。经过进一步追问,得名该患者近期与父母不和,有一定的精神障碍,遂立即想到患者镇静催眠类药物中毒的可能,即可安排患者行颅脑CT、上腹部CT检查以进一步快速验证诊断。

很快,上腹部CT检查提示:胃部呈高密度影,结合病史症状,临床高度怀疑口服镇静催眠药物的可能。遂在应用药物稳定血压与呼吸的同时,给予洗胃治疗,现场洗出大量绿色液体,洗胃后紧急收治急诊病房。

1.png

*胃部高密度影

患者病情危重,此时,患者化验指标乳酸已达5.6mmol/L。这是一项反应危重程度的指标,正常值是0.5~1.5mmol/L。

东院区急诊医学科谢伟主任、汤庆宾副主任查看患者后,指示:立即给予患者持续胃肠减压、导泄,多巴胺应用升压、稳定呼吸、特效解毒药应用等综合治疗,同时给予血液灌流治疗,以快速清除患者血液中的药物成分,解除对患者血压与呼吸的抑制。

2.png

*急诊医学科主任谢伟、副主任汤庆宾查房

经过2次血液灌流治疗,患者升压药逐渐停用,呼吸平稳,乳酸也降至正常,渐渐苏醒,并自诉口服相关镇静催眠类药物劳拉西泮等共计160余片,已超致死剂量。此后,在东院区急诊医学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又经过几天的康复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出院。

3.jpg

*患者出院时合影

东院区急诊医学科谢伟主任介绍,该患者病情重,进展快,因急诊医学科在入院之初科学评判,诊断及时、血液净化措施到位,从而避免了该患者因呼吸抑制而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

东院区急诊医学科团队对于急性中毒的识别与救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镇静催眠药中毒、百草枯及敌草快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有害气体中毒方面积进行了系列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危重型急性农药中毒救治采取物理排毒、特效解毒剂突击量疗法、早期序贯性机械通气、血液净化及脏器支持的多维度治疗,居国内领先水平。能够熟练应用以下急救技术救治中毒患者:IABP、PICCO 血流动力学监测、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血液灌流-床旁血液滤过-人工肝血液净化多模治疗,DPMAS、血浆置换、双重滤过血浆置换、床边超声引导经皮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术、经皮气管切开置管、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肺泡灌洗、床旁超声评估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序贯性无创-有创机械通气、神经多模监测技术、脑氧饱和度监测技术、床旁毒物快速鉴定与气相色谱仪毒物浓度检测、中毒患者快速洗消规范化处置技术等急救新技术。

近5年来承担中毒类省市级课题5项,发表中毒类相关SCI及核心期刊论文23篇,曾荣获山东省卫健委急性中毒应急处置比赛二等奖、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全国中毒病例演讲大赛一等奖,山东省毒理学会中毒科普演讲大赛一等奖,中毒科普作品获山东省医学会科普比赛二等奖等。



居家镇静催眠药中毒的紧急处置



镇静催眠药中毒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进入人体的药物种类、途径、剂量、作用长短、发现时间的早晚和病人的身体状况。根据中毒的不同程度有着不同的表现:



一、中毒的分类



1.轻度中毒:头晕、嗜睡、反应迟钝、一般血压、呼吸等正常。

2.中度中毒:进入深睡状态,言语很难唤醒,但对刺痛可有反应。呼吸浅、心跳减慢,尚有规律,血压仍可正常。

3.重度中毒:深昏迷,对外界事物和强烈刺激无反应,四肢冰冷,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呼吸浅慢不规则,脉搏弱,血压下降,可有休克。



二、镇静催眠药物中毒的现场处理方法



1. 立即停止接触安眠药,大量口服镇静催眠药者,若发现时中毒者仍神志清楚,要先让其多饮水,然后用手指刺激咽喉部,进行催吐。若服药已超过6小时,一般催吐无效。

4.png


*催吐治疗(网络图片)

2. 若中毒者神志不清,需让中毒者平卧或侧卧,让其头偏向一侧,头部充分后仰,以防舌后坠造成窒息,并注意保持温暖;警惕患者呕吐,防治窒息。

5.png

*侧卧,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网络图片)

3.若中毒者发生抽搐,注意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肺内。

4.寻找可疑的药物、药瓶及呕吐物,并随同病人一起送往医院,协助医生诊断。

5.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尽快送医院治疗。



三、加强镇静催眠药的管理



1.可采取上锁等措施加强安眠药的管理。贮存时应放于儿童不易触及的位置。

2.平素服用镇静催眠药物期间不宜饮酒。酒后服用安眠药,两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会使人昏睡时间更长,甚至可能会加剧中枢抑制,引起呼吸抑制。

3.服用安眠药物后,常见药效残留,会引起反应力、注意力的下降,因此,服药期间不宜从事驾驶车辆、高空作业、甚至水边作业等工作。

4.安眠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晕、平衡能力下降等。因此,老年病人服药期间应小心活动,避免摔伤。

5.服药期间应该遵循医生的处方用药,不可随意增加药量。

6.有倾向的病人,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及老人,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砸┪镆惨龅窖细竦目刂,做到少量分次给药。


日夜坚守 分秒必争 一院两区全力守护患者生命健康

“您稍等,我马上就过去。”

“留置针先给这位患者打上,一会还要泵药。”

……

12月24日上午,华体汇app东院区急诊科里人声鼎沸,飞驰而来的120急救车把病人送到大厅,医生迅速上前接诊;急诊门诊的患者正在接受医生询问病情;护士正在向患者核对姓名、准备输液……这又是急诊科忙碌的一天。连日来,这里一直在满负荷运转,最高一天接诊量达400人次。 

1.jpg


把医院当家已两月,24小时围着患者转

“阿姨,你感觉怎么样?还有哪里不舒服吗?”12月24日13:07,在华体汇app东院区急诊抢救室大厅,120刚刚送来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已经年过百岁,因为憋喘、血氧饱和度低被送到了急诊科。“感觉憋闷吗?是不是有痰上不来?”急诊科主任谢伟一路小跑着赶到患者身边,一边询问病情,一边记录、安排办理手续。“联系病房,尽快办理入院手续。”谢伟对一名护士说道。

2.jpg


这边话音刚落,另外一名患者出现突况,谢伟又跑了过去。

采访中,谢伟的电话络绎不绝,有患者询问病情的,有同事打来告知患者病情的,还有医院通知协调床位的……

自11月以来,为了避免疫情传播和医护人员非战斗减员,谢伟和他的同事们主动向医院申请闭环管理,吃住都在医院。谢伟以院为家,24小时坚守岗位,至今已经快两个月了。“既然选择做医生,尤其是急诊科医生,就必须要对得起医生这个职业,让每一位来就诊的患者能够信得过我们。”谢伟说。

同样以医院为家的还有急诊科护士长徐晓燕。37岁的她,平日里工作干练,走路带风,面对骤增的工作量,她常常是三步并作两步走,穿梭在各床位患者之间。“稍等一下,马上过去!”她扯着嘶哑的嗓子应道。为面前的患者换完药,紧接着跑到另一个床位前给予患者静脉注射。

3.jpg

 “阿姨,攥紧拳头,稍微忍一下,可能会有点疼。”徐晓燕推着移动治疗台来到患者身边,一边安慰着,一边熟练地为患者注射。

“麻烦借过一下。”徐晓燕推着移动治疗台又赶往下一个病床前……


轻伤不下火线,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同样的忙碌场景也出现在中心院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每日接诊连续2周保持在200人次以上,最高接诊超过300人次。且多是发热、咳嗽症状明显并伴有其它疾病的重症患者。繁重诊疗任务的背后是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长期超负荷工作,每6小时一班,每班2名医生、3名护士。而在直面阳性患者的最前沿,同事们因感染新冠而发热病倒不可避免,医生、护士的替补梯队不断建立,医务部、护理部随时从全院调配、补充医护人员。确保发热门诊及感染病房正常运转的同时,更彰显了中心医院面对疫情的担当和作为。据发热门诊邵磊主任介绍:“目前发热门诊和病房已经进入比较平稳的接诊状态,每日接诊量近200人次,随着同事们逐步康复返岗,我们更有信心处理好发热的危重患者!”

4.jpg


中心院区急诊医学科忙碌状态中危重症患者更多,“近期急诊患者中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年重症特别多,而且是病情特别急,他们通常是这么几个突出特点,年龄大,恶心,呕吐,低钠,必须立即抢救。”主任王少琴介绍道。

急诊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也承受着随时病倒的巨大压力,据王少琴主任介绍,近期,医院调配20余名医生参加急诊值班:“急诊科就诊的很多都是阳性时刻,所以医护人员始终处于高浓度的病菌环境,再就是工作强度太大,很多人不用说喝水,连吃饭都顾不上。所以不断有医护人员病倒,好在有其它科室同事的支援和不断归队的康复期同事。也希望当前这个时期到急诊看病的患者和家人,对医务人员给予一点理解。” 

5.jpg


医患双向奔赴,奋战背后是患者的理解与肯定

华体汇app急诊抢救室的空间比往日拥挤了不少,危重患者在这里进行抢救,急诊患者在这里完成初步诊疗,住院患者在这里进行分诊、留观,一些120送来的患者也随时涌入进来,还有一些康复出院的患者会再回来看看。

6.jpg


7.jpg


“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今年45岁的徐女士今天出院了,出院前她向谢伟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听到这些安慰的话,谢伟心里很是温暖,也很感动,让他觉得自己不是“孤勇者”,很多患者的理解、包容,让他们更有信心挺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半个月之前,徐女士感染了新冠病毒,她同时服用了抗病毒感冒药和退烧药,导致独自一人在家的徐女士出现了浑身发紫、脸色发青的情况,一下子昏倒在地。“当时休克了,”徐女士说,“持续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徐女士爱人回家时才发现倒在地上的徐女士。紧急叫了救护车,把徐女士送往中心医院东院区急诊科。“当时我的状况十分糟糕,医生说即使抢救过来也有可能是植物人了。”徐女士说。 

她非常感谢这十多天来医生和护士对她的照顾。“谢伟主任亲自打电话与我爱人沟通我的病情,护士在给我换药时看到我心情不好,还说了很多开导我的话,我都记在心里了。”徐女士说,“真的谢谢你们!”说罢,徐女士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8.jpg


其实,在特殊时期,有很多患者心理有些焦躁,时而会表现出来,而医护人员也都能理解患者处在困境时的烦恼,他们会尽量做好患者的情绪疏导。“大多数患者很好,也都很理解我们。医生和患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打退疾。指唇】。”谢伟说。



30张床3小时收满,东院区急诊缓冲三病房开诊
30张床3小时收满,东院区急诊缓冲三病房开诊

1月4日,东院区急诊缓冲三病房经过一天的筹备,迅速开诊,收治因急诊入院的危重症患者。

30张床3小时收满1.jpg

据了解,为应对疫情期间急诊患者数量持续较多,缓解有基础疾病并发新冠感染患者需进一步住院治疗的需求,东院区在院领导的指挥下,各部门快速行动,12月中旬增开急诊缓冲一病房,由陈昀、李花主任负责,共有床位38张;12月30日,增开急诊缓冲二病房,由李振方、郝法涛主任负责,共有床位45张。

30张床3小时收满2.jpg

1月4日,急诊缓冲三病房启用,共有30张床位,由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邵磊,副主任陈丰哲负责,该病区主要由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组成,配备有创呼吸机2台、无创呼吸机4台、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2台、监护仪10台等设备。据邵磊主任介绍,病房启用后3小时,全部床位已经收满,缓解急诊留观区的诊疗压力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适、优质的治疗环境。

30张床3小时收满3.jpg

东院区根据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情况,进一步扩展床位,确保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科室风采
查看更多+
华体汇app - 百度百科